发布日期:2024/11/1 15:17:32 访问统计:4100
旧题新作
——欧阳修的白兔诗
撰文 张若菲
古人以兔入诗可见于《诗经》,如《王风·兔爱》的“有兔爱爱,雉离于罗”《小雅·巧言》的“跃跃毚兔,遇犬获之”。据统计,仅《全唐诗》中提及“兔”的就有三○五首,《全宋词》中则有一七六首。关于月宫玉兔的传说,起源很早,到唐宋时已经相当流行,李白就有“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”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不满于“诸君所作皆以姮娥月官为说”的陈词,因此他的咏白兔诗别出心裁,用白兔这个旧题写出了一番新意。
北宋庆历年间(1041-1048),范仲淹、韩琦、富弼等人针对当时冗官冗员的现象,力主推行“庆历新政”,时任右正言、知制诰的欧阳修,也是新政的大力支持者与积极参与者。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无奈最终因受到守旧派吕夷简、夏竦之流的阻挠,以失败告终。范、韩、富等人相继被贬,欧阳修也受到牵连,被贬滁州。任滁州知州期间。欧阳修寄情山水,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《醉翁亭记》,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山水之乐,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”更是名言佳句。至和二年(1055),欧阳修四十九岁,已复职回到京师开封。据《欧阳修诗编年笺注》(中华书局,2012),在嘉祐元年(1056),有滁州人捕获一只毛发洁白的兔子,派人赠送于他。欧阳修如获至宝,遂作《白兔》一诗云:
天冥冥,云蒙蒙,白兔捣药姮娥宫。玉关金锁夜不闭,窜入滁山千万重。滁泉清甘泻大壑,滁草软翠摇轻风。渴饮泉,困栖草,滁人遇之丰山道。网罗百计偶得之,千里持为翰林宝。翰林酬酢委金璧,珠箔花笼玉为食。朝随孔翠伴,暮缀鸾皇翼。主人邀客醉笼下,京洛风埃不沾席。群诗名貌极豪纵,尔兔有意果谁识。天资洁白已为累,物性拘囚尽无益。上林荣落几时休,回首峰峦断消息。
“天冥冥,云蒙蒙,白兔捣药姮娥宫”这三句并无意重复前人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神话故事的老路,只是一个引子而已,意在表达这只白兔仿佛来自仙境,充满灵性,也足见其珍贵稀见。下面笔锋一转,由于“玉关金锁夜不闭”,白兔趁机逃离月官到了凡间的滁山,在灵山秀水之间,白兔渴了就饮清甘的“滁泉”, 困了就睡软翠的“滁草”,颇为悠游自在。不想“滁人遇之丰山道”,白兔不幸被滁州山中的猎人捕猎。“千里持为翰林宝”是说滁州人不远千里将白兔送给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,欧阳修视之为珍宝。以下几句则写白兔在京城受到的极高礼遇:“翰林酬酢委金璧”,翰林学士欧阳修用金璧来作为奖赏,“珠箔花笼玉为食”, 白兔的笼子精致美观,享受锦衣玉食,“朝随孔翠伴,暮缀鸾皇翼”,白天以孔雀翠绿的羽毛为伴,晚上装饰上鸾凤的羽毛。“主人邀客醉笼下,京洛风埃不沾席”,欧阳修兴致勃勃地呼朋引伴在兔笼前饮酒赋诗。“群诗名貌极豪纵,尔兔有意果谁识”,朋友们豪放地吟诗祝贺,大家根本没有想到这只兔子是从月宫里逃出的。最后四句构思巧妙,寓意颇深。“天资洁白己为累,物性拘囚尽无益”,白兔的洁白无瑕是一般诗人津津乐道的,如唐代蒋防《白兔赋》形容白兔“皎如霜辉,温如玉粹”,但欧阳修却觉得白兔全身绒毛的洁白反而是它的累赘,动物本来自由自在的天性也受到了束缚。末两句“上林荣落几时休,回首峰峦断消息”,翰林院的繁荣和衰落何时休止呢?白免再想回到山中已经没有希望了,字里行间有一种求而不得的失落,也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和世事无常的嗟叹。
欧阳修白兔诗是歌行体。全诗共有二十四句,比律诗的句数多很多,每句字数以七言为主,也有五言的,如“朝随孔翠伴,暮缀鸾皇翼”,也有三言的,如“天冥冥,云蒙蒙”。全诗有换韵的情况,从首句到“滁草软翠摇轻风”押东韵,以下“草、道、宝”是萧豪韵,再以下“璧、食、翼、席、识、益、息”是齐微韵。整首诗读来活泼烂漫,节奏感强。极富音乐的美感。
欧阳修白兔诗运用多种艺术表达手段,以兔喻己,借物抒怀,这正是新意所在。诗歌开篇用浪漫主义手法交代白兔的来源,进而用对比的手法,被捕猎之前是美丽清净的“滁山”“滁泉”“滁草”,之后则是“珠箔花笼”和“以玉为食”、孔翠、鸾皇。欧阳修其实用“滁山”“滁水”来比喻自由不羁、快乐洒脱的自然生活,用金笼中的锦衣玉食比喻令人烦闷、乌烟瘴气的京城官场。欧阳修笔下的这只白兔,实际上是他自己处境的写照。写这首诗之前,欧阳修被贬到滁州,后又改至扬州、颍州、应天府。当然他自己也没料到的是,这首诗之后,宋英宗治平四年(1067)欧阳修又被贬到亳州,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)八月,又改知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。欧阳修深知官场里的是非沉浮,因此借白兔来抒发自己欲归隐但不得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无限渴望。可以说,这摆脱了以往诗歌仅仅停留在对白兔呆萌、可爱外形的赞美的层面:“它”是诗歌还是白兔?
欧阳修白兔诗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,它成就了一场唱和白兔的雅集诗歌唱和的氛围在北宋诗坛非常浓厚,北宋以苏轼的唱和诗为最多,在他的两千七百多首诗中,有三分之一是唱和诗。欧阳修编《礼部唱和诗集》收录了欧阳修、王珪、韩绛、范镇、梅挚、梅尧臣的唱和诗。因此欧阳修的《白兔》一出:朋友们纷纷赋诗相和,有王安石《信都公家白兔》、苏洵《欧阳永叔白兔》、韩维《赋永叔家白兔》,他的老朋友梅尧臣甚至连写《永叔白兔》等三首。此外刘敞、刘放兄弟分别有《题永叔白兔同贡甫作》《古诗咏欧阳永叔家白兔》。王珪有《和永叔思白兔戏答公仪忆鹤杂言》等。白兔成为欧阳修与几位诗人朋友表达感情的出口。他们或者与欧阳修同声相应,感慨自己的命运,或者劝说欧阳修将白兔放归山林,或者指出兔子的弱小正是能够躲避虎狼的优势表现了豁达、乐观的人生观。诗人们一唱一和,一唱众和,使得诗歌改变了独立创作的特性,成为彼此交流感情、表达友谊、沟通思想、寄寓情感的方式和途径,成为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创作现象。由欧阳修白兔诗引发的这段唱和诗佳话,寄托了文人们更为深刻的生命思考,使白兔的形象在诗歌史上得到了升华。
(作者单位: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)
来源:《文史知识》二0二四年第十期
编辑:肖典
初审:程秋萍
复审:肖丽华 甘丽萍
终审:刘祥宪
下一:最早的小说评点
版权所有 2019-2023 保留所有权利
赣ICP备19015032号
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:胡婷 备案号查询:工信部网站: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