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4/9/29 9:16:59 访问统计:5129
最早的小说评点
——刘辰翁评点《世说新语》述略
撰文 焦印亭
刘辰翁(1232-1297),字会孟,号须溪,宋庐陵人(今江西吉安人)。宋末著名遗民和辛派词人的后劲,其诗文批点种类繁复,有散文、小说、诗歌,他对唐前史书、散文、唐宋著名诗人和《世说新语》的评点已成为版本流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评点在明清两代影响甚大,叶德辉《书林清话》卷二《刻书有圈点之始》云:“刘辰翁,字会孟,一生评点之书甚多……坊估刻以射利,士林靡然向风。”
一
刘辰翁对《世说新语》的评点不仅在形式上开启了李卓吾等小说评点家的总批、回批、夹批等评点方式,而且在小说美学观念等重要问题上开了明清诸小说评点家的先河。他在批注《世说新语》时,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入手,虽寥寥数语,但很有见地,能很好地引导读者去认识、欣赏与鉴别,对《世说新语》的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,对后世的《世说新语》评点家凌濛初、王世贞、王世懋、杨慎、李贽等具有重大的影响,其评点已和刘孝标的注一样,成为《世说新语》中不可缺少的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,明末许自昌《樗斋漫录》在评论李卓吾等小说评点时,就推刘辰翁为小说评点的开山祖师,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。
现存刘辰翁批点的《世说新语》版本共有三卷本、六卷本、八卷本及其他本几大系统,收录刘辰翁批点共计四百馀条。三卷本有元椠本和明万历刻本,六卷本有明凌濛初、凌瀛初刊行的朱、黛、黄、黑四色套印本,八卷本有明万历间凌濛初刊朱、墨、蓝三色套印本与四色套印本,收录宋刘辰翁、刘应登、明王世懋之评点。此外,《世说新语补》二十卷和《李卓吾评点世说新语补》二十卷,两书也收录有刘辰翁的批语,《世说新语补》主要收录刘辰翁、王世懋的批点,《李卓吾评点世说新语补》刘、王二氏批语则用《世说新语补》,只是眉栏加入了李贽的眉批,但甚为简略。
唐写本《世说新语》
二
刘辰翁的评点与一般辅助读书人科举考试的入门书不同,不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色彩,是一种纯粹的无功利目的的文学评点,这突出地体现在他对《世说新语》的批点中。
首先,他认识到了《世说新语》的艺术性在于具有虚构的特征。《容止第十四》第一则:
魏武将见匈奴使,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既毕,令间谍问曰:“魏王何如?”匈奴使者曰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魏武闻之,追杀此使。
刘辰翁批云:“谓追杀此使,乃小说常情。”《简傲第二十四》第十一则:
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,桓问曰:卿何署?答曰:“不知何暑,时见牵马来,似是马曹。”桓又曰:官有几马?答曰:“不问马,何由知其数?”又问:“马比死多少?”答曰: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
刘辰翁批云:“亦似小说书袋子。”《假谲第二十七》第五则:
袁绍年少时曾遣入夜以剑掷魏武,少下,不着。魏武揆之,其后来必高。因帖卧床上,剑至果高。
刘辰翁批云:“自非露卧,剑至即上,又不如迂以避之,小说多巧。”刘辰翁从文学的角度来审视《世说新语》,这与刘知几指责《世说新语》失实的角度完全不同,刘辰翁从小说创作规律的高度来进行评价,达到了对全书的审美认识和把握。
其次,《世说新语》是志人小说,其特点是通过只言片语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,刘辰翁准确地捕捉到了这一点,他在评点时,十分注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细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。《德行第一》第八则:
陈元方子长文,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。咨于太丘,太丘曰:“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”
刘辰翁批云:“家翁语。”陈太丘意谓元方、季方兄弟才德俱优、功业德行难分上下。此处刘辰翁的批语熨帖、亲切,富于人情味。把一位善于言辞、善于治家的一家之长的风趣性格给揭示出来。《言语第二》第三十二则:
卫洗马初欲渡江,形神惨悴,语左右曰:“见此芒芒,不觉百端交集。苟未免有情,亦复谁能遣此!”
刘辰翁批云:“似痴、似懒,似多、似少,转使柔情易断,非丈夫语,然非我辈,未易能言。”此则故事记录的是卫玠在天下大乱之际与家人别离的场景。卫玠深知此次流亡未必有生还之日,面对一江春水,家国之忧,身世之感,千头万绪,纷至沓来,让人百感交集。刘辰翁以痴、懒、多、少四个字和“非丈夫语”,准确地概括了卫玠这样一个颖识通达、感情丰富,但又性格脆弱的人物形象的品貌特征。《夙惠第十二》第二则:
何晏七岁,明惠若神。魏武奇爱之,因晏在官内,欲以为子。晏乃画地令方,自处其中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“何氏之庐也。”魏武知之,即遣还。
宋代刻本《世说新语》
刘辰翁批云:“字形语势皆绘,奇事奇事。”这一细节突出了一个早富智慧、聪明伶俐的少年才子的形象。从刘辰翁的批语中透露出了他的审美观,他认为通过艺术细节去表现人物的品性特征,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审美效果,由此可以看出,他对细节的评点很有见地,切中了小说艺术的某些规律。《简傲第二十四》第十四则:
谢万北征,常以啸咏自高,未尝抚慰众士。谢公甚器爱万,而审其必败乃俱行,从容谓万曰:“汝为元帅,宜数唤诸将宴会,以说众心。”万从之。因召集诸将,都无所说,直以如意指四坐云:“诸君皆是劲卒!”诸将甚忿恨之。谢公欲深著恩信,自队主将帅以下,无不身造,厚相逊谢。及万事败,军中因欲除之。复云:“当为隐士。”故幸而得免。
刘辰翁批云:“甚得騃态。”谢万出身士族,高傲狂妄,身为元帅,却不知抚慰众士,以搔痒的如意指点诸将,态度轻慢,又说了很不得体的话,实在是一个傲慢愚蠢之人,刘辰翁用“甚得騃态”四字来形容谢万富于特征的动作,突出了他呆直愚蠢的品性。
其三,在刘辰翁的批点中,他认识到了小说在人物塑造、情节开展、语言运用上远比史书生动丰富,小说在情节的展开中波澜起伏,远比平实客观地叙述历史事件的史籍形象感人,故他认为小说胜于史书,在艺术魅力上小说超越史书,这是难能可贵也是极有见地的触及到小说之所以为小说的艺术特征。《雅量第六》第四十二则“中国尚虚”下刘辰翁批云:“写得直截可憎,又自如见,人情有此,传闻之秽,小说不厌。”
其四,《世说新语》的故事情节一般比较简单,刘辰翁对此的批点相对较少,但一些较长的篇幅他也进行了批点,如《文学第四》第五十三则“张凭举孝廉出都”一节,刘辰翁批云:“此纤细曲折可尚。”《方正第五》第二十五则“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”一节,刘辰翁批云:“委屈细碎可观。”可见,刘辰翁认为小说的情节应当委婉曲折,细致入微,这样的铺设,读者才会喜读。在《德行第一》第四十五则“吴郡陈遗”篇上批云:“如此细事写得宛至,更有不厌。”
(作者单位: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)
(来源《文史知识》2024第九期)
编辑:肖典
初审:程秋萍
复审:肖丽华 甘丽萍
终审:刘祥宪
下一:周忱为民解难
版权所有 2019-2023 保留所有权利
赣ICP备19015032号
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:胡婷 备案号查询:工信部网站: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