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2/2/11 10:59:41 访问统计:17239
谈文天祥一以贯之的仁义精神
文幸福
今天在座的有很多来自各地的文氏宗亲,都是我的父老兄弟。我本来是准备很丰厚的资料来谈文天祥的事迹的。但我想啊,你就容我漫谈文天祥的精神吧,因为文天祥的精神,你讲好几天也讲不完。刚才方教授提到的文天祥如果投降如果不死,江西人吉安人就没有面子。我认为这个是不足的,为什么呢?文天祥是天下人的偶像,是一个典型,如果文天祥投降,整个天下人心会浮动,不知所向,心无定止,这才是重要的。因为文天祥的言行已成为南宋志士仁人的信仰,社会的核心价值。当信仰破灭,核心价值失落,整个国家社会人心都会垮下来,这才是王炎午这些人所担心的。
王炎午生怕文天祥不死,所以有了生祭文天祥的文章,但是文天祥似乎没看到,也就是说文天祥自始至终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走路,按照自己一贯的仁义精神,来完成他的一个人生。文天祥的精神是什么?是浩然正气,凛然不屈的一种言行,也对;你说是他的民族大义,忠君爱国的一种情操,也对。不过,这些其实都是他具体行为的升华,而真正根基的就在仁义。刚刚方教授也提到了,他奉诏勤王的时候,倾家荡产,只能募得了一万多人,准备入京护卫,可是他朋友给他泼冷水。他说你只有一万军队,而且还是没有经过训练的,而伯颜当时的二十万大军分三路进军,已经逼进建康,如何跟这样庞大力量的军队来对抗,这无疑是以卵击石。文天祥怎么答他呢?两个重点:一个就是朝廷养育我们臣民三百年,却没有人愿意到京师去勤王,这难道是对的吗?当然他也知道,不可为而为之。但是希望这种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够感召天下,起带头作用。这是他的一个重点。第二个重点是说,我是以仁义领军,是以仁义之师对抗一个侵略者,仁者无敌于天下,相信最终能成功护卫京师。这才是真正重点,因此,仁义才是文天祥一贯的贯彻到底的精神。我今天所说的:鸡鸣不已于风雨,或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,也正是在表达这样的一种精神。
他的衣带赞说:“惟其义尽,所以仁至。”我想各位也很清楚。这种仁义精神怎么来的,除孔孟学说之外,我想更重要的是来自于《春秋》。文天祥说:辛苦遭逢起一经,一部经书包括的是什么?包括了六艺,孔子说的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这个“艺”,就是六艺,即六经。
刚才方先生也提到了忽必烈英雄惜英雄,事实上忽必烈之所以英雄惜英雄是靠几个人,靠谁呀?那是靠张弘范、王积翁等,特别是张弘范,他多次与文天祥交兵,文天祥的屡败屡战,屡仆屡起,不畏生死,勇往直前的精神,令他肃然起敬。我们不要把张弘范看作是汉奸啊,他跟吕文焕、留梦炎不同。张弘范是河北的望族,自从绍兴和议之后,北人归北,北人就有被抛弃的感觉,好像变成了弃婴,当时的北人不归金朝,就归蒙古人。张弘范是在蒙古人吞并金朝后四年出生的,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张弘范已是蒙藉汉人的自然人,当然不存在汉奸不汉奸的问题。他是河北的望族,读过圣贤。文天祥见他时不跪,他就以丞相之礼来待他,护卫着他,保护着他。一心劝他投降,谓给他预留相位,可是文天祥不为所动。要知道,张弘范劝降是有一套的。包括了很多的守将文士都被他劝降,吕文焕就是其中一个。后来文天祥随张弘范来到了崖门,文天祥看到了宋元双方船队的对抗。他已经知道了,就当时来说,天气不好,宋军有可能被覆没,但是还可以跟元军抗衡。张弘范就要他来劝降张世杰。文天祥怎么说,他说:“我不能护卫自己的父母,已经很可怜了,你还要我劝别人家反抗父母吗?”这种大无畏的精神,这种凛然的正气也是他的仁义精神的升华,是自始至终,一以贯之的,毕生表现的都是这个仁义,他从小渐仁摩义,中年时行仁履义,晚年时成仁取义,这是他一贯的,贯彻到底的一种精神所在,这才是我们说的文天祥的精神。
不但他的言行是如此,他所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如此的。我就简单举一个例子吧,当时传诵一时的一首《满江红》词,是王清惠写的,她是度宗的昭仪,被俘北上,在驿站题的一首词,文天祥看了以后,觉得他最后的两句有问题,“若嫦娥、于我肯相容,随圆缺”。文天祥认为这是有欠商榷的。这是个投降主义的思想行为,而不是随遇而安啊。所以他就代她写了另一首《满江红》,词末几句说:“算妾身,不愿似天家,金瓯缺。”意思是就算我是个女孩子,我也不要像宋恭帝那样子就投降了,而造成了天下、国家的败亡、残破。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贞烈的女子,宁为玉碎,不作瓦存的行为。然后,文天祥又再和了她一首《满江红》,最后的三句提到的是什么呢,他说:“笑乐昌,一段好姻缘,菱花缺。”写到乐昌公主跟徐德言,曾是陈朝的驸马、公主,后来陈灭亡,夫妻失散,虽然后来团聚,但乐昌已经被杨素占有过。而他们的那种所谓破镜重圆、也是有裂痕的,已不是原来的那面镜子了。由此可知,文天祥除了言行之外,他的作品也一样自始至终,一以贯之的,就是这一种精神,仁义的精神,贞烈的精神。
最后我来作一个简单的结语,上天赋予人有三种本能,是与生俱来的,那就是:饮食、男女与仁义,人得之于天是全的,禽兽也有,但不得其全,如蜜蜂蚂蚁等的分工合作,但大部分都是弱肉强食,乱伦乱分的。只有人得之于天是全的,求饮食,是维持生命;求男女,是延续生命。这是人与禽兽无别的,都是本能,但人有求仁义,那是升华生命的,是人所独得其全的,所以,当求饮食+求男女=求仁义,这是普通人;当求饮食+求男女>求仁义,这人比较接近兽性;当求饮食+求男女<求仁义,这人比较能发挥人性的光辉。当仁义越大,就越能升华生命,光大生命。荀子说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,以其有分。”这个分就是仁义。文天祥是一个能把仁义发挥到最极至的人。今天在缅怀先贤文天祥的时候,我相信这个“仁义”才是我们真正要认识的精神所在。
(作者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)
摘自《不愧庐陵》
下一:道冠古今的文天祥
版权所有 2019-2023 保留所有权利
赣ICP备19015032号
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:胡婷 备案号查询:工信部网站: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