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2/11/30 11:29:07 访问统计:15763
慷慨悲歌咏家国
周承忠
刘辰翁
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,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诗作堪称琼瑰。尤其是他投身抗战后的作品,无论抒情叙事,无论咏心写史都充满着激昂的爱国热情,为宋末卑弱的文坛振起了一股豪气,增添了一片亮色。而庐陵“鹭洲三杰”中的另两位刘辰翁和邓光荐,虽诗风、题材与文天祥有别,但家国情怀是一样的,散发出挚热的爱国深情。
刘辰翁(1232-1297)字会孟,号须溪,吉州庐陵县灌溪(今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)人。景定3年,他与邓光荐同登进士第,巧得很,这一届殿试的考官正是文天祥。江万里既是白鹭洲书院的创始者,当然关注吉州的俊秀之才,在他任职中央时,曾几次举荐刘辰翁。然而因为他与奸相贾似道意见不合,官位不稳,宦海沉浮。刘辰翁生性耿直,不畏权奸,能够主持正义。丞相丁大全及其爪牙罗织罪名,陷害忠良。刘辰翁在乡试策论中指斥当道。刘辰翁仕途坎坷,随江万里而进退。他主要任学官,时间很短。在官场匆匆几年,他感到奸臣擅权,朝廷日衰,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,便毅然弃官。后来宋亡,更是拒绝出仕。凭着他的满腹经纶,受聘于书院讲学,他一边教学,一边著述,后来竟累积成文100卷。
刘辰翁一生志在文学,成就很显。元代吴徵说:“叙古文之统……庐陵刘会孟突兀而起,乡人尊之,比于欧阳。”他勤于批点,所掇点者有:《班马异同评》三十五卷、《校点韦苏州集》十卷、《批点孟浩然集》三卷、《批点选注杜工部》二十二卷、《评点唐王丞集》六卷等等。其词学批评思想,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同时,他致力于文学创作,其主要表现在诗词方面,尤其以词章见长。刘辰翁的词,受苏东坡、辛弃疾豪放派风格的影响很深,对苏辛词派既有继承,又有发扬创新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。比之周邦彦一派,刘辰翁词不求矫揉造作,而求真情实感,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
刘辰翁词的主要内容,蕴含了爱国之忱,亡国之痛;既有对国势飘摇的忧惧,对奸佞误国的愤慨,也有宋亡成为遗民后伤痛沦亡、眷恋故国的凄怆。如:宝祐七年,被某些拍马溜须者称颂为“周公”的贾似道,在督师鲁港之战时畏敌而逃,助长了不战而胜的元军更加嚣张的气焰;同时,贾似道私自向忽必烈乞和,答应纳币称臣,事后,他隐匿实情,谎称大捷。 “帝以似道有再造功,进贾似道少师,封卫国公”。后又加太师,封魏国公。他作词道:“向来人道,真个胜周公……十五年宇宙,宫中赝,堂中伴,翻虎鼠,搏鸇雀,覆蛇龙。”揭露了贾似道欺君压臣的历历罪行。“甚边尘起,渔阳惨,霓裳断,广寒宫。青楼杳,朱门悄,镜湖空,里湖通”。借白居易《长恨歌》中描写安史之乱的句意写元军大举南侵。最后,“正与莽新同梦”,拿他与纂汉的王莽相比。又如:
铁马蒙毡,银花洒泪,春入愁城。笛里番腔,街头戏鼓,不是歌声。那堪独坐青灯。想故国、高台月明。辇下风光,山中岁月,海上心情。(梢青·春感)
这是一首直接写亡国后凄惨景象的词: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,上元节,人们看到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。春天来到这悲惨的故国都城,元人在街头打着鼓、耍把戏,横笛吹奏起漠北的腔调,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?耳闻目睹,心头不是滋味!遗民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,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,在这明月高悬的晚上,我十分留恋沦陷的楼台房舍,眷恋那逃往海上的小朝廷的君臣,怎么进行抗敌斗争,复兴祖国?
刘辰翁一共写了30多首惜春、伤春的词,借春去不归意象,象征南宋王朝之覆灭不能再振,词旨哀苦深沉,抒发了桑梓沦落、春景唤愁的苦痛。“送春去。春去人间无路……春去。最谁苦。但箭雁沉边,梁燕无主……春去。尚来否?正江令恨别,庾信愁赋。”“江南正是堪怜。但满眼杨花化白毡……我已无家,君归何里?”
此外,他还与同窗邓光荐相互时有唱酬,有一首《忆秦娥》写道:
烧灯节③,朝京④道上风和雪。风和雪,江山如旧,朝京人绝。百年短短兴亡别⑤,与君犹对当时月。当时月,照人烛泪⑥,照人梅发⑦。
开头描写元宵之夜故都路上弥漫着一天风雪的严寒景象,然而去京城观灯的人却一个也看不到了。接着写故都易主、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,字里行间,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。接着由景入情,写人生百年,本已十分短暂,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、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;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,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。词意发展到此,可谓沉痛至极。
刘辰翁现存诗作205首,词358首,在宋朝词坛上,可称为多产词人。他的文学成就,在祖国文化宝库中灿放异彩。
邓光荐(1232--1303)名剡,一名景禄,字中甫,号中斋,祖籍吉州庐陵县蓝溪(今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)人,寓居县城甘泉门。自幼聪颖好学,选送白鹭洲书院深造,受业于欧阳守道先生。景定3年,登进士第。他无意功名,江万里几次荐官都被谢绝。德祐元年,文天祥起兵抗元,隐居山中的他立即出山响应,并给予文天祥大力支持。勤王军初战常州五牧,部将尹玉壮烈牺牲,他挥笔写了诗《哭尹玉》:“励志忠勤丞相门,孤军血战竟谁援。伟哉一死无遗憾,何故张全负国恩!”临安沦陷,二王在大臣扶持下走闽粤避难,他随行朝到了香山(中山市),遭强盗抢劫纵火,一家12口惨死。幸免于难的他,来到崖山行朝,被任为礼部侍郎。宋亡跳海,被元军钩起而俘,后与文天祥同被押往北方。因病寓留建康,而文天祥一人继续北行。
邓光荐留下的作品较少。比如文天祥曾在建康逗留期间,为他写序的《东海集》,可能没有板刻便流失了。《东海集》是邓光荐在宋末民族丧乱中惨戚感慨“发之”的诗集,写了诗人可惊、可愕、可悲、可愤、可痛、可闷之事,这也是大多数人民的所遭所感。有一首《满江红》:
酹酒天山,今方许,征鞍少歇。凭铁胁,千磨百炼,丈夫功烈。整顿乾坤非异事,云开万里歌明月。笑向来,和议总蛙鸣,何关切。 铙吹动,袍生雪。军威壮,笳声灭。念祖宗养士,忍教残缺。洛鼎无亏谁敢问,幕南薄酒膻腥血。快三朝,慈孝格天心,安陵阙。
邓光荐在宋亡后拒入仕。文天祥就义后,他遵从文天祥的嘱托,第一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和传记。文天祥给弟璧信中说:“自广达建康,日与中甫邓先生居,具知吾心事,吾铭当以属之。”这篇传记保存了文天祥的口述历史,史料价值极高,有的可补正史之误。他还写了文公的挽诗和画像赞,高度评价这位杰出的庐陵骄子。在建康分别时,文、邓相互赠诗,表达了生死痛惜的感情。邓光荐的《送行诗》:
秋气晚正烈,客衣早知寒……出门一万里,风沙浩漫漫。岂无儿女情,为君思泛澜……愿持丹一寸,写入青琅玕……
刘辰翁、邓光荐和文天祥一样,是庐陵诗(词)派的代表作家,在宋末元初诗坛上,他们的诗作有着鲜明的时代色彩,抒发了真挚动人的爱国情感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。
上一:庐陵节义第一人欧阳珣
下一:白鹭洲书院
版权所有 2019-2023 保留所有权利
赣ICP备19015032号
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:胡婷 备案号查询:工信部网站: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