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2/7/21 10:54:43 访问统计:13159
蒋石麟
文天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,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。他的诗歌可以说是他战斗生活的纪录、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。今天读来,仍给我们深刻教育与启迪。
文天祥的诗歌创作,可以划分为德祐(1275)前后两个阶段。德祐前是一般文人诗,虽然抒发忧时之感或揭露统治集团矛盾和罪恶的诗作,但更多的是题咏、酬应之作。二十一岁中状元前,学力集中于应制举的准备;中状元后,世人慕名,更多是酬应之作。但仍不乏佳篇。如他写登临、抒怀之题材,不作无病呻吟,常书奋发之志。《题碧落堂》就表现了作者忧时心切之感。
大厦新成燕雀欢,与君聊此共清闲。
地居一郡楼台上,人在半空烟雨间。
修复尽还今宇宙,感伤犹记旧江山。
近来又报秋风紧,颇觉忧时鬓欲斑。
这时期的诗歌,更多的是表示雄心壮志之作。如《山中感兴三首》:
载酒之东郊,东郊草新绿。一雨生江波,洲渚失其足。
青春岂不惜,行乐非所欲。采芝复采芝,终朝不盈掬。
大风从何来,奇响振空谷。我马何玄黄,息我西山麓。
山中有流水,霜降石自出。骤雨东南来,消长不终日。
故人书问至,为言北风急。山深人不知,塞马谁得失?
挑灯看古史,感泪纵横发。幸生圣明时,渔樵以自适。
桃花何夭夭,杨柳何依依。去年白鸟集,今年黄鹄飞。
昔为江上潮,今为山中云,江上潮有声,山中云无情。
一年足自念,况复百年长;但存松柏心,天地真茫茫。
再如:《生日和谢爱山长句》
寓形落落大块间,嘘吸一气自往还。
桑弧未了男子事,何能局促甘囚山!
昔年此日作初度,宾客如云剧欢舞;
今年避影却闭门,捧觞自寿白头母。
故人忆我能远来,虹光满袖生琼瑰。
一杯相属慰岑寂,使我发笑愁颜开。
簸扬且听箕张口,丈夫壮气须冲斗,
夜阑拂剑碧光寒,握手相期出云表。
又如《夜坐》:
淡烟枫叶路,细雨蓼花时。夜雁半江画,寒蛩四壁诗。
少年成老大,吾道付逶迟。终有剑心在。闻鸡坐欲驰。
文天祥的这些登临写景诗,多是重于触景生情。他的诗早年就有“宁拙毋巧,宁朴毋华,宁粗毋弱”的江西诗派风格,但又绝不学“秋虫噫寒草”的若吟,而是使情心与景地相映发,其目的在于言志。以上所举诸首,便是其例。
文天祥诗歌中动人的作品,是德祐二年以后所作的《指南录》、《指南后录》和《吟啸集》。这些诗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种种生活经历,更重要的是表现他爱国精神和忠贞气节。每一篇有一定的内容,大都有为而发,内容便是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斗争到底的决心,有为而发便是为了坚定抗战意志,鼓舞抗战情绪。
德祐以后的诗分为两个时期。即:五坡岭被俘之前和五坡岭被俘之后,被俘前,国家尚存复兴希望,他虽遭遇种种挫折,历尽种种艰辛,但仍抱生死以之的坚毅精神,乐观无畏的奋勇进取。
《议纠合两淮复兴》就是他从镇江虎口逃到真州,仍充满胜利信心之作:
清边堂上老将军,南望天家雨湿巾。
为道两淮兵定出,相公同作歃盟人。
扬州兵了约庐州,某向瓜洲某鹭洲。
直下南徐侯自管,皇帝刺史统千舟。
南八空归唐垒陷,包胥一出楚疆还。
而今庙社存亡决,只看元戎进退间。
历尽艰险从淮东渡海,胸中只有一颗回归的雄心,“不指南方不肯休”:
痛哭辞京阙,微行访海门。久无鸡可听,新有虱堪扪。
白发应多长,苍头少有存。但令身未死,随力报乾坤。
去年伤北使,今日叹南驰。云湿山如动,天低雨欲垂。
征夫行未已,游子去何之?正好王师出,崆峒麦熟时。
五坡岭被俘之后,文天祥亲见崖山行朝覆灭,多年与之共患难的战友全部牺牲,复兴之志业已成绝望,这时已万念俱灰,但求速死。但他并不垂头丧气;相反,歌声更加凄厉高亢。
《南康军和东坡<酻江月>》:
庐山依旧,凄凉处,无限江南风物。空翠晴岚,浮汗漫,还障天东半壁。雁过孤峰,猿归老嶂,风急波翻雪。乾坤未歇,地灵尚有人杰。堪嗟漂泊孤舟,河倾斗落,客梦催明发。南浦闲云连草树,回首旌旗明灭。三十年来,十年一过,空有星星发!夜深愁听,清笳吹寒月。
又如《酹江月.和友驿中言别》:
乾坤能大,算蛟龙﹑元不是池中物。风雨牢愁无著处,那更寒蛩四壁。横槊题诗,登楼作赋,万事空中雪。江流如此,方来还有英杰。堪笑一叶飘零,重来淮水,正凉风新发。镜里朱颜都变尽,只有丹心难灭。去去龙沙,江山回首,青山如发。故人应念,杜鹃枝上残月。
文天祥被俘北行途中,沿江歌咏中原壮丽的山河与历史上杰出的人物,以激发人民的抗战感情。《怀孔明》、《刘琨》、《祖逖》、《颜杲卿》、《许远》等等,通过对这些忠肝义胆的历史人物歌颂,表达了他爱国的志节。
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忠贞气节,言和行,行和言都是一致的,在他的诗作中随处可见。“几日随风北海游,回从扬子大江头。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。”(《扬子江》)这可说是他的诗结集《指南录》和《指南后录》命名的由来。同时也表现了他力图恢复,念念不忘宋室的不屈不挠的意志。他赴北营议和不仅敢于和气势汹汹的元丞相伯颜作面对面的斗争,“若使无人折狂虏,东南那个是男儿!”(《纪事》)在敌营里,他还痛骂投降元人的南宋大臣贾余庆、刘岜等。在这场出生入死的斗争中,他随时想到的是“但令身未死,随力报乾坤”(《即事》)。他毅然负起了“存亡国,继绝世”的艰难责任,“祖逖关河志,程婴社稷功”(《自叹》)。
文天祥再度被执以后所写的诗,一方面表现了亡国孤臣身世悲凉的感慨。“田园荒吉水,妻子老幽州”(《生朝》),“遗老犹应愧蜂蚁,故交久已化豺狼”(《赣州》),心情之悲痛是难以言喻的。而他著名的《金陵驿》诗,更表现了一种永离故国乡土的沉痛心情:
草合离宫转夕晖,孤云漂泊复何依!
山河风景元无异,城郭人民半已非。
满地芦花和我老,旧家燕子傍谁飞?
从今别却江南路,化作啼鹃带血归!
万里金瓯失壮图,兖衣颠倒落泥涂。
空流杜宇声中血,半脱骊龙颔下须。
老去秋风吹我恶,梦回寒月照人孤。
千年成败倶尘土,消得人间说丈夫!
文天祥更重要的诗作,表现了他在敌人面前至死不屈,坚持民族气节的光辉品质。《过零丁洋》诗是众所周知的:
辛苦遭逢起一经,干戈寥落四周星。
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。
惶恐滩头说惶恐,零丁洋里叹零丁。
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!
这悲壮的诗句,千古流传,永为后人传诵,成为历代爱国志士忠于国家、民族的座右铭。其在《白沟河》诗里说“天地垂日月,斯人未云亡。文武道不坠,我辈终堂堂。”亦是既表现了他坚持民族气节的自豪感,也表现了他对民族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。《二月六日,海上大战,国事不济。孤臣天祥坐北舟中,向南恸哭,为之诗曰》一首,表现作者目睹崖山行朝覆灭时的沉痛,声调急促,心情悲悼。“厥角稽首并二州,正气扫地山河羞”,“一朝天昏风雨恶,炮火雷飞箭星落。谁雌谁雄顷刻分,流尸漂血洋水浑。昨朝南船满崖海,今朝只有北船在。昨夜两边桴鼓鸣,今朝船船鼾睡声。”“唯有孤臣雨泪垂,冥冥不敢向人啼。”“我欲借剑斩佞臣,黄金横带为何人!”
文天祥的七言长歌,才气雄赡。波澜突兀,笔力横逸,情感奔腾。其他如《言志》、《平原》、《五月十七夜大雨歌》、《六歌》等篇,也都是侠气宏拔,快字凌纸。
文天祥的杰作《正气歌》,这篇诗很少雕饰,却很从容自然地展示了他崇高的精神面貌,集中、鲜明、强烈地表现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。坚定的思想信念。堪称千古绝唱:
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。下则为河岳,上则为日星;
于人曰浩然,沛乎塞苍冥。皇路当清夷,含和吐明庭;
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。在齐太史简,在晋董狐笔。
在秦张良椎,在汉苏武节。为严将军头,为嵇侍中血。
为张雎阳齿,为颜常山舌。或为辽东帽,清操历冰雪。
或为出师表,鬼神泣壮烈。或为渡江楫,慷慨吞胡羯。
或为击贼笏,逆竖头破裂。是气所磅礴,凛烈万古存。
当其贯日月,生死安足论!地维赖以立,天柱赖以尊。
三纲实系命,道义为之根。嗟予遘阳九,隶也实不力。
楚囚缨其冠,传车送穷北。鼎镬甘如饴,求之不可得,
阴房阒鬼火,春院閟天黑。牛骥同一皂,鸡栖凤凰食。
一朝蒙雾露,分作沟中瘠。如此再寒暑,百沴自辟易。
哀哉沮洳场,为我安乐国。岂有他缪巧,阴阳不能贼。
顾此耿耿在,仰视浮云白。悠悠我心悲,苍天曷有极?
哲人日以远,典型在夙昔。风檐展书读,古道照颜色。
文天祥的后期诗歌,则主要学杜甫。他的著名的《集杜诗》二百首便是佐证。《读杜诗》更可说明他特别热爱杜诗的原因:
平生踪迹只奔波,偏是文章被折磨。
耳想杜鹃心事苦,眼看胡马泪痕多。
千年夔峽有诗在,一夜耒江如酒何!
黄土一丘随处是,故乡归骨任蹉跎。
他怀念亲人的《六歌》是仿杜甫《同谷七歌》而作;其他如《安庆府》、《初六日纪事》、《越王台》、《早秋》等篇,都有杜诗悲凉沉郁的风貌。他自己也在《集杜诗自序》里说:“凡吾意所欲言者,子美先为我言之……乃知子美非能自为诗。诗句自是人情性中语,烦子美道耳。子美于吾隔数百年,而其言语为吾用,非情性同哉!”又说:“昔人评杜诗为诗史,盖其以咏歌之辞,寓记载之实,而抑扬褒贬之意,粲乎于其中,虽谓之史可也。余所集杜诗,自余颠沛以来,世变人事,慨见于此矣,是非有意于为诗者也;后之良史,尚庶几有考焉。”这是他自述对杜诗用力之深,并以诗史自况。
文天祥的近体诗具有言简意赅、主题显豁的特色,以经济的手法传达比较复杂的心境。文天祥的绝句,直写所历、所感,毫无藻饰,明白如话,不但用口语入诗,有的还用方言俗语来写,把事理说得极其明透通俗。文天祥的诗有时也用典,但很贴切;也讲究对仗,但自然精巧,颇多佳句。文天祥距今毕竟七百多年了,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在他的行事和作品中时有流露,我们要更切合实际来认识、评价这位历史伟人和认识、欣赏他的诗篇。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文天祥的浩然正气、凛然大义和他的不朽诗篇是一份丰硕的遗产,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,和无数英雄人物一样,他们的精神磨砺一代代人的忠贞意志、焕发一代代人不渝的爱国热忱。我们中华民族有了这股浩然正气,就能同山河比寿、与日月争光,就能振兴中华,就能所向无敌,就能无往而不胜。
摘自《不愧庐陵》
(作者系井冈山报主任记者、作家)
版权所有 2019-2023 保留所有权利
赣ICP备19015032号
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天祥纪念馆所有 技术支持:胡婷 备案号查询:工信部网站:https://beian.miit.gov.cn/